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中华民族美好的道德风尚,而当代志愿者们更是这一美好的道德风尚的发扬者。但目前志愿服务事业也存在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为保障志愿服务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国务院专门制定《志愿服务条例》并在2017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些条例具体包括哪些呢?不如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不限定主体范围的活动,个人团体组织都可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我国,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

谁保障?

《条例》为了保障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对象的权益,规定招募志愿者时应说明相关信息与风险、保障志愿者的个人信息。对于志愿活动,应当安排年龄、知识等相适应的志愿者,如果需要专门知识技能,应展开相关培训等。

谁促进?

《条例》规定了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所需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表彰奖励突出贡献者;鼓励优待志愿者;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实践学分管理等。

以上的一些解读大家记住了多少?作为志愿者,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一定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