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的结构与军官的结构相同,都是金字塔形。处于最底层、构筑起塔基的,正是广大的义务兵。义务兵服役期满,根据军队需要和个人自愿,开始转改士官,越往上,晋升的门槛越高、要求越苛刻。能够晋升为一级军士长的则是凤毛麟角,被称为“兵王”。
《解放军报》就报道过这方面的事例。经西藏军区某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考察举荐,高维、孙晖等5名有专业特长的新兵参与数据库建设,担负起数据库更新与维护任务。该旅领导介绍说,他们紧贴新质战斗力建设需求不拘一格选贤任能,让有专业特长的新兵一步到岗,加速了战斗力生成。
笔者曾因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位潜艇声呐技师。就他所从事的行业来说,是一个技术积累十分重要的行业,他们需要用耳朵来分辨各种螺旋桨的声音,判定到底是普通商船、敌军的水面舰艇还是潜艇。声呐专业招录的义务兵很多,但绝大部分因无法分辨种类繁多的声音而遭淘汰。能够留下担任声呐技师的,必须专业十分过硬,保证判别的准确率,数量较少。
在过去战争年代,因为频繁打仗,我军部队变动很频繁,经常需要大量招募新兵来重新组建部队。为了尽快提高新部队的战斗力,往往是从其他部队抽调老兵担任骨干,有的会形象地被称为“老兵油子”。这些老兵很多是死人堆里闯出来的,作战经验丰富,能够带着新兵尽快熟悉战场、把部队锻造为胜战之师。
其一,实行先训后补机制。
其三,义务兵役制保持了军队的流动和活力。
“两征两退”改革,为了战斗力受到的影响冲击更少。(图/国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