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百度百科第一次出现“pm2.5”的词条,新华网开始提醒公众雾霾可能造成健康威胁,但措辞谨慎,其实说的是雾的危害。
2011年,北京市环保局质疑美国大使馆的雾霾数据不准确,当年pm2.5仍未被列入我国空气环境指标。
2012年,中国环保局直指美使馆发布空气质量数据是“干涉中国内政”。但就在这一年,pm2.5终于纳入了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标。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市,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
2013年1月14日,北京环保局首度公开空气污染原因: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不利的气象条件频繁出现则是外因。
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
同年,北京市长说北京会投入7600亿来治理雾霾,并立下“生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