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看长矛被淘汰之前的战史时,一直有一些疑惑。

大众向的战史说到三十年战争时,总是强调瑞典军队的火力优势,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就会发现瑞典军的战术直到大北方战争都没有多少改变,而这种战术,除去野战炮的火力支援,越来越看不出火力的优势。

大北方战争时期,瑞典军步兵的战术是纵深四排,稳定前进到火枪射程内之后,不顾队形的向前猛冲,大约五十码(45m)时暂停,后两排齐射一次,继续冲到30码再暂停,前两排齐射一次,最后发动冲锋,进行白刃战。这和古斯塔夫大帝发明的战术大致相同。

附带一提,瑞典的骑兵则是用两到三排的纵深,以军刀和刺剑密集冲锋。

与此相对,同时期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步兵都以线式阵型持续对射,萨克森、俄罗斯和丹麦也采取线式战术,结果被号称欧洲第一的瑞典军打得落花流水。

另外,在三十年战争之后,瑞典军的野战炮优势也逐渐减少,不再具有炮兵火力的优势。

到头来,感觉瑞典军胜利的关键并不是火力,想请教是我推论的谬误,还是这种大众向战史不够正确?

另外一个小问题,感觉瑞典骑兵不强,但是在大北方战争里却能在骑兵战中打败波兰和萨克森两个骑兵强国,是说有什么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