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
对于妄想症的概念,曾使用“偏执狂”一词。现代精神病学中,此词的用法发生了极小的变化,但已极少被用来指代妄想症。
4. 妄想和普通逻辑推理不冲突(虽然在妄想系统中逻辑是扭曲的),而且没有一般的行为异常。如果出现异常行为,则与妄想内容有直接联系。
5. 自身经历了对自我参考的高度理解。对别人来说不重要的事件对他们来说极为重要,并且围绕妄想的气氛非常紧张。
患者的表征﹕
2. 这种想法过度的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也经常歪曲到令人费解程度。
3. 尽管深信自己的想法,但在被问及时经常会感到犹疑。
4. 个人倾向于缺乏幽默感和过分敏感,特别是在涉及这些想法时。
5. 最主要的一点是:不管那些奇怪的事多么不可能发生,患者还是会不加质疑的统统接受。
6. 企图否定这些想法,会引起患者过激的情绪反应,通常带有愤怒和敌意。
7. 这些想法,至少是不可能实现的。
患者在情绪上被这些念头所侵占,并且覆盖了其心灵的其他部分。
如果变成现实,妄想常导致异常和/或与自身不符的行为,虽然根据妄想能够理解。
8. 认识患者的人会观察到其想法和行为反常且异样。
妄想症的类型很多,可区分为以下几种,例如:
被害妄想症─
患者妄想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被以某种方式恶意伤害。坚信自己受到迫害或伤害,病人往往会变得极度谨慎和处处防备,还时常将相关的人纳入自己妄想的世界中。
嫉妒妄想症─
又称奥赛罗综合症,是一种病态型思想,认为自己的***不忠。大部分情况下,这指控完全是虚构的,但有时***确曾试过不忠。有趣的是,病人并不会先采取一些方法(如雇用****或在家安装摄录机偷拍伴侣)来取得不忠的证据。如果没有适当的治疗,妄想可终生存在;但有时候,当受指控的一方已经不在时,妄想也就随之而消失。
情爱妄想症─
患者妄想别人(通常是地位更高的人)爱上了自己。病人会以为自己正和某人恋爱。这类型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但也可在男性身上发生。幻想中的恋人很多时候是遥不可及 (对方不是条件大高,就是已经结婚),甚至可称呼对方只是一个“魅影”,在现实中根本并不存在。病人还会一口咬定是对方先爱上了自己,但实际上两个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真正接触。虽然病人有时会替对方编织借口,但也会恼羞成怒,做出一些异常的举动,如跟踪、骚扰、袭击、绑架,甚至谋杀等。
躯体妄想症─
病人坚持自己患病,因而经常求医求治,虽然治疗无效,但仍顽强不息。有些病人会说自己闻到、看到或感受到异常的东西,并且尝试过许多方法也无法治愈。病人可能自创一些治疗方式,其中有些非常怪异,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此下去,大部分病人会出现愤怒、排斥、绝望等情况,甚至泛起自杀的念头或企图。
自大妄想症─
夸大自己价值,权利,知识,身份或者和名人的特殊关系的妄想。(见耶路撒冷综合症自大狂,救世主情结)妄想自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势力、知识、身份,或者有通灵的能力,又或是与某位大人物有非一般关系。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病人会刻意改变生活方式来迎合妄想,变得奢侈、傲慢、狂热起来。间中,病人面对压力时会表现愤怒,并作出一些反社会的行为。
混合型 ─
混合了几种妄想类型的特点,但没有一种类型是最突出的。
未分类型 ─
例如没有恶意的妄想。可以说是一极端的虚无妄想,例如病人会说自己的脑袋被完全摧毁了,或是自己的家人都己不存在等等。
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未掌握有关妄想症的足够资料,但 可能 与以下原因有关:
同一家族的人出现多疑、隐秘或嫉妒等性格特点的机会较高。
器质性病变:
头部受伤、酗酒甚至艾滋病都与妄想症的起病有关。有人猜测是颞叶或边缘区受损,或多巴胺能神经过分活跃之过。
弗洛伊德强调欲力的过程,认为妄想是从同性恋期退化并固定在原始自恋期的结果。对同性的爱遭到禁止,继而投射成多疑及反叛。其他精神分析学者也强调同性恋、自恋及投射之说。
妄想症病人大都不会主动向精神科医生寻求协助,即使肯求医,却鲜会遵从医生嘱咐治疗。由于妄想症病人(尤其是病态妒忌病人)可能有自杀及杀人的动机,因此应该第一时间对病人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治疗妄想症主要依靠药物,但对不同类型的妄想症,应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抗精神病药是其中一类首选药物。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可考虑使用长效的肌肉注射剂。如果病人情绪波动较大,包括出现精神病后的抑郁,便可使用抗抑郁药物。
主要透过给予病人支援来改变某些行为。此外,病人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包括人生大事。认知行为疗法或会改善病人的妄想,但也只是辅助性。精神分析治疗法可能会加重刺激,有害无益。如果病人同意,应鼓励其家人一同参与治疗计划,对治疗进度有帮助。
有些病人可即时好转,但有些则较难治理甚至可持续终生。如若不予适当治疗,大部分病人仍可维持相对正常的社会生活,但也有病人不能自我照顾,情况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