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由文化局主办,旅游局、开平市人民政府、澳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全力支持的庆祝“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15周年系列活动正如火如荼举行,系列活动包括“世遗开放日”、“遗城之旅-导赏及插画工作坊”、“FUN享文遗”讲座,故事征集比赛及微信有奖游戏,纷纷吸引市民参与。文化局局长穆欣欣表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人类共同的向往,从“澳门历史城区”的布局到澳门人和历史城区共生共存的和谐关系,体现了人类对“诗意栖居”美好愿望的努力达成。今天,这份诗意浑然天成于澳门城市之中,共存于澳门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之内。

  穆欣欣表示,因历史造就了澳门独特多元的文化,“澳门历史城区”的完好存护,充分证明澳门是个长期成功实践文明多样的地方。她以欧式前地 广场、中式庙宇、西式教堂、剧院,以及中西合璧的大屋等珠联并举建筑实例,向世界讲述以多元文化为底色的澳门故事。

  为使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并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国际承诺,2014年正式生效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是对文明多样性的保护和尊重提升到法律层面,确保澳门的文化遗产在法律保护下,得以发扬光大和世代传承。《文遗法》将“澳门历史城区”的保护独立成章,确立了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同时也确保“澳门历史城区”原有历史特征的完整保存和传承。

  据文化局最新统计,故事征集比赛共收到近400份参赛作品,“世遗开放日”及“遗城之旅─导赏及插画工作坊”等耳目一新的全新世遗体验活动,自报名以来获得市民大众广泛关注,登记报名人数近4200人次。此外,文化局透过每年举办《文化遗产保护法》推广嘉年华、“澳门文化遗产小小导赏员”培训计划及“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及推广活动,增加公众对澳门文化遗产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了解。

  穆欣欣期望透过一系列活动,让市民大众了解到世遗是“常看常新”,文化遗产是个不可复制、受社会保护的宝贵资源,我们除要维护保育之外,这些文物亦可带给我们许多不同日常的新鲜体验,让市民更加予以爱护。她又称,文化局所有文化场馆已开放,局方会以市民健康安全为重要考量,经与卫生局沟通,局方辖下的场馆严谨遵照卫生局的防疫指引,亦会根据不同场馆的特点执行细则化指引;至于下半年的大型活动仍按惯常举行的方向开展工作,局方会密切留意疫情的发展,每个活动均设有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