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这些最具民族性的道德遗产传承,需要有道德楷模的引领,更要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循环。这方面,各地都在进行创新实践。

像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每名注册志愿者都有一张“电子义工证”,参加了多少志愿服务,做了多少奉献,都记录在里面,凭电子义工证在接受他人服务时可享受多种优惠;而在浙江金华的东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则是用“时间银行”储蓄帮扶服务。由55至65岁的低龄老人与孤寡高龄老人结对,帮扶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当低龄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可以取出积累的时间,由管理“银行”的社工机构为他们指派援助人员,得到贴心服务。

读完上述新闻,笔者不禁要为这种促进“爱心循环”的做法点赞。它一方面让每个普通人都明白,献爱心、行善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些需要帮助的人,并特别要从关心身边人做起;另一方面,因为让做好事者得到回馈,变爱心的“单向流动”为“双向循环”,又撬动起了整个社会更多、更大的志愿服务热情,从而“播种”下了更多的爱心。

“日行一善,一生平安”,让我们用这几个平实易懂的字眼勉励自己,也勉励他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爱心循环将绵绵不断,我们的社会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再一次地为“爱心循环”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