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番挣扎,最终还是如期出发,去拉脱维亚做个交流生,其实首几天真的很不习惯,不知道是不是叫做适应困难症那些。当地的主要语言是Latvian,而绝大部分人也会俄文 (因为拉脱维亚就是前苏联分裂出来的)。不过说到英文,基本上等同于你去屋邨找些公公婆婆说话一样,通常都是“鸡同鸭讲”。哪怕是文字,即使你所见的是拉丁文(就是英文字母那些),但拼起来,一来你读不出来,二来也不知道何解,所以一开始那几天真的十分不习惯。

转捩点发生在到埗后的第3日。那天碰巧是Riga Festival,是一年一度当地的节庆,连续两天坐车免费,当时又因为要买日用品而需要东奔西走,坐过十几程车之后,大致上都掌握了当地交通的要点,还见识到当地的两大超市Rimi和Maxima,还有当地的市场。当然我不敢说我对这片土地十分认识,但是,至少已经满足到生活上既的基本。

重点是,当地物价真的很低,比香港便宣好多。当时是2011年,香港才刚刚进入了高通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