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文新闻/朱明珠 综合报导)台湾气候潮湿、空气污染严重,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约占总人口数的15-20%,且人数不断增加中。过敏性鼻炎可能合并多种疾病,进而影响学习、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若能早期治疗以及合并症的预防,就能减少合并症的产生或减轻严重度。

依据台湾气喘卫教学会资料显示,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眼睛,鼻子和上颚痒发作,常与鼻涕倒流,咳嗽,烦躁和疲劳有关。此外,也容易合并多种疾病,包括:气喘、鼻窦炎和结膜炎、鼻息肉和中耳炎、牙齿咬合不正、注意力不集中与过动、睡眠障碍、及学习、工作、活动障碍等。

目前医学上治疗原则是鼻黏膜炎症反应的抗发炎治疗,且依照疾病的严重度给予阶梯式治疗方式,而鼻腔喷雾剂是一种经由鼻黏膜吸收药品的剂型,因为使用方便,又能加速药品吸收、有效减少药品剂量及副作用,因此广泛地被使用于治疗或舒缓过敏性鼻炎及其他疾病。

一般常见用于鼻炎的鼻腔喷雾剂有三种类型: 类固醇鼻喷剂、抗组织胺鼻喷剂、血管收缩剂鼻喷剂(又称为去鼻充血剂):

类固醇鼻喷剂,只需极低剂量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副作用小,长期使用并不会引起鼻黏膜萎缩或是嗅觉失常。

第二代抗组织胺经过结构修饰,较不易穿透中枢神经,副作用发生几率较低,且药效作用时间较长, 一天仅需口服 1-2 次,较为方便。抗组织胺鼻喷剂在安全性上考量为优秀的选择,但有味道较苦的缺点。

血管收缩剂鼻喷剂(又称为去鼻充血剂),其作用是借由收缩鼻末梢血管以畅通鼻腔,常用于舒缓鼻塞症状。但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鼻喷剂容易造成反弹性的鼻充血,若不继续使用则会一直鼻塞,养成依赖性。

有民众担心长期使用鼻腔喷雾剂会造成依赖性,甚至影响嗅觉,针对民众的忧虑,食药署今(19)日特别在辟谣专区强调,不管是哪一种鼻腔喷雾剂都应经由专业医疗人员评估用药,并依照医嘱正确使用,民众切勿自行增减剂量,以避免影响疗效及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