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人健康意识抬头、养生风气渐盛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保健类相关产品需求逐年增加。根据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调查及推估,我国2016年保健食品市场规模达1214亿元,成长率5.11%,其中以胶囊锭状剂型态之保健食品最受欢迎1。
由于保健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国政府除了以上市前查验登记予以列管外,更着重上市后食品安全的监控。日本近几年相继传出民众食用含野葛根成分保健食品受害案例,从相关资料中,可见日本政府相当重视相关产品的标示、成分及通报机制等,并有避免类似受害案例再次发生的积极作为2。因此,本文希望借由台、日两国保健类食品非预期反应管理制度的比较,一窥日本保健食品通报机制及行政措施,以作为我国相关政策之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