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列舰感兴趣的朋友,经常会听到某某某型战列舰采用背负式炮塔设计,背负式炮塔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它?

所谓的背负式炮塔,是指一座炮塔后方提高一层甲板的高度,再配置另一座炮塔。早期战列舰,其配置的多座主炮塔是在同一水平线上,例如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与德国拿骚级战列舰。后来为了提高主炮向前或向后射击的能力,设计人员就将部分主炮塔的位置提高,舰艏或舰尾最前面的主炮安装在甲板中心线,后面的主炮安装在甲板中心线的炮台上,离远看就像是第一座炮塔背着第二座炮塔,故得名背负式炮塔。

背负式炮塔出现在20世纪初。1906年,英国皇家海军的无畏号战列舰下水服役,开创了无畏舰时代。从无畏舰出现后,以往战列舰主炮配置方式就变得落后,而背负式炮塔也正是从这时开始。

当时战列舰的主炮布局,发展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第一阶段是摸索期,这时还未出现背负式炮塔。以英国无畏号战列舰为例,其配置方式都是五座炮塔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其中舰体中线上,舰艏舰艉各配备一座、舰身中部一座、侧舷两侧各一座。这样的布局,可在战斗时保证向前方时可投入三座炮塔的火力,而侧舷战斗室,可投入四座主炮的齐射火力。

第二阶段试验期,正是背负式炮塔出现的时候,首先采用背负式炮塔设计的是有过建造两型双层炮塔经验的美国。1906年开始建造的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即是第一型采用背负式炮塔的无畏舰(往后采用背负式炮塔的战列舰也均按照南卡罗莱纳的这个方式布置)。但是这时除美国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战列舰主炮塔配置方式,还是采用背负式与翼式混合的方式。例如德国的凯撒级战列舰。

第三阶段定型阶段,这时各国战列舰,已经都是采用仅中线舰艏艉装备背负式炮塔的布局,往后各国设计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所有战列舰),也都是按照这个样子设计的,区别只是在于主炮口径以及炮塔内安装几门火炮。这种方式一直使用到世界上最后一级战列舰。采用这种设计的战列舰,可以更好的采用重点防护这一思想。另外当时各国装备的轻/重巡洋舰,驱逐舰也有很多采用的是背负式炮塔布局。

请您继续阅读更多来自 火力全开吧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