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40多年历史的万山福德祠去留不明。庙宇在沈氏通道的临时使用准证6月底到期,但希望能够争取成为受保留建筑物。建屋局受询时表示,每年都会发出临时使用准证让庙宇继续留在原址,直到庙宇和周边土地需要重新发展。

沈氏通道的多座组屋在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下已开始拆除。万山福德祠就坐落附近,是广东人和客家人的重要庙宇。理事指出,庙宇是个地标建筑,曾向文物局争取成为古迹,但两度被拒,如今则计划申请成为受保留建筑物。

万山福德祠财政胡钱华说,“因为这个地标,在新加坡每个角落有很多善信他们都很支持我们,他们过年过节都会来,好像这边是一个华人的老人家的移居地,他们会来,大家谈话聊天。”

建屋局指出,万山福德祠的土地早在1967年已被征用,而且获得赔偿。过后庙宇向政府租用土地,30年租约在2009到期,之后每年以临时使用准证的方式留在原地。为了帮助庙宇寻找替代地点,建屋局已把他们列入通知名单,一旦有土地划作庙宇用途,就会通知他们,包括去年在榜鹅通道的一块地段。

胡钱华还说,“当然是希望永久留在这边嘛。如果真的要搬走,我们也希望政府帮忙我们,找一个很近的地方,帮我们起回一间庙。”

万山福德祠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大伯公庙之一,早期是加冷一带苦力的避风港。庙宇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一轮的大翻新,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