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伦理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和家长。

我听到现在许多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大家都有苦水。譬如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像学生,学生不管做错什么,老师就是不能管教、不能责备、不能劝勉,否则家长就上门理论。但如果是学生的成绩不好,家长则说是老师没有善尽教育之责,所以他们很感叹啊!

而站在家长的立场,他们也抱怨现在的老师,没有爱心,没有耐心,只知打骂学生的教书匠,每天固定上下班,不是真的有心作育人才。像这种相互的说怨言,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有,那就代表今天我们的校园伦理很糟糕,三方都是在抱怨,也在期待,但就是没办法,使不上力。

如何使得校园伦理的主体: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能够相互的尊重、支持与和谐互动;家长与学生要尊敬老师、感恩老师,老师要尊重家长及学生,要与家长洽谈,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作育英才,这才是健康温馨的校园伦理。我举一个很温馨的例子。前外交部驻梵谛冈大使戴瑞明先生,他经常提起他有一位英文老师赵丽莲博士,他说如果没有赵博士的教导,他个人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就是好学生遇到了好老师,师生的伦理,是建立在双方爱与敬的基础上。最好由教育决策的大人物们,对于老师、学生、家长,制定一套伦理规范,三方在校园伦理的规范内,各尽各的职务,各尽各的义务,才能教育出品德和学养兼美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