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篇: 苹果员工最爱App 台湾人做的,引发出了一些想法。
第一个念头是,"如果真的有公司靠做App,做到上市柜,那还真酷"。不过再看一次文章,想到的是,如果有这样的公司,我敢不敢投资? 尽管在iOS上很成功,毕竟平台、通路都还是在别人手上。即使iOS可以继续独领风骚数十年,万一Apple对开发者的policy改变, 这家公司能做怎样的转型? 即使公司对mobile ap的设计十分拿手,又能上哪去找和iOS上一样高的营收?
可能会有人说,做Angry Bird的Rovio呢? 我觉得这是工具(Tool)和内容(Content)这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比较了。Rovio的Angry Bird在iOS获得初步成功后,没有因此停下,而是积极往不同平台发展,而他的产品,其实已经不是Angry Bird这个"游戏",而是这个能跨产业合作、授权的"角色"。只要Rovio能维持Angry Bird角色人气不坠,就能透过不同管道获得收入,不需被单一公司箝制。相对的,即使有了十二款不同的产品,毕竟只是工具。在iOS上,永远可能被同类型的更新产品取代,要将现有的使用经验移植到其他平台,也有所限制。
不论是知名角色、音乐、电影...,Content要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似乎都是跨平台。例如电影除了戏院外,还会有DVD、网络授权。目前为止,我还没想到有什么在某平台绑定的某种类型Content可以非常蓬勃发展(iTune store的音乐并不算,因为里面大部分也不是iOS独家的音乐)。我想,应该有些content在第二三个平台上的收入,甚至会意外地超过当初开发的第一个平台。辛苦开发了一个Content,不经营、不把触角延伸到其他平台,似乎有点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