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对八号风球的定义: 维多利亚港内现正或预料会有烈风或暴风从信号所示方向吹袭,持续风力达每小时63至117公里,阵风更可能超过每小时180公里。

以此标准来算,由 1990 至 2006 年,除了 1999 年的十号风约克之外,所有八号或以上风球都不符合这个标准。 (约克在最高峰时也只不过是 65公里而已,刚好达标)

香港是否应该分区挂风球呢?还是维港地区外的市民不算是人?

八月三号五时左右,派比安的平均风力比起 03 年挂直袭香港的台风杜鹃挂九号风球时更高。

此外,以天文台的标准,无论阵风有几强,只要平均不够强,就不会挂更高风球。

那么,人命伤亡,是否以平均来衡量呢又?一阵超强烈风足以令人死伤?还是要连续一小时的风力够强才足以令人死伤呢?

下次被风吹起,记得和台风讲数,“为何你的风力不平均呢?”

政府要保皇党如期通过“秘密监察条例”也不用这样以香港人的性命作赌注,拒发八号风球吧?

派比安下午时份再度出现短暂偏北移动的路径,风暴眼墙附近的强烈雨带一度影响本港;东南风加上大雨,本港境内多处地区录得近年来破纪录的风力。

在下午5时30分,反映香港风力的香港风力指数(HKWI)录得为每小时68.7公里,打破2003年9月3日由台风杜鹃所创下的每小时67.6公里纪录。当时杜鹃直袭本港,香港需要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增强信号。

直接比较两个热带气旋袭港时各区最高平均风速,京士柏、黄竹坑、赤立角、长洲、西贡及青衣等气象站,派比安均录得比杜鹃时高5至15公里不等的风力。其中市区的京士柏及黄竹坑都曾经录得烈风风力。

位处较高位置的昂平气象站,一度录得达每小时170公里的平均风力,而阵风更达每小时217公里。另外亦有风友报告在红磡码头录得时速142公里的阵风。

派比安今日为本港广泛地区带来超过70mm的雨量。

天文台以往风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