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像一个成功的现代化企业。
企业内充满了强烈的共识:效率、廉洁、持续的竞争力。
预定七点四十五分起飞的新航班机迟了十五分钟,机上的座舱长不断地抱歉;抵达樟宜机场后,每位乘客又拿到一份新航“致歉”的巧克力。
负起六万公务员训练大任的公务员学院,在讲授“经济快速成长要素”时,开宗明义指出:“国家必须有能力提高其在国际领域的竞争力。”
就连这个成功企业的灵魂人物--李光耀资政,坐在他朴实的大办公室里,谈到竞争力,仍然充满了忧患意识:“我们没有竞争力,就会被淘汰;没有持续的竞争力,就会沉下去!”
在新加坡,竞争力对国家而言,是生存的要素,是进步繁荣的动力;对个人而言,是长期受雇力,尤其是变局中的受雇力。
新加坡政府相信,主导竞争力有几个要素:(1)政府与社会的稳定(2)足够的天然资源(3)人力资源的能力(4)活跃的私人企业(5)有效能、廉洁的政府。
客观上,缺乏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有限是新加坡人引以为惕的。新加坡官员经常对外地人说:“我们地方太小,没有天然资源”、“四十岁以上受过完整教育的比率很低”。他们的危机意识常常让访客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