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宣布,2月20日起实施室内口罩放宽规定,医疗照护、公共运输等指定场所“应戴”口罩、人潮拥挤等特殊情境则“建议”戴口罩、其余场所“自主”戴口罩。图/林伯东

【本报台北讯】室内口罩令将于2月20日实施,后续只剩医疗照护、公共运输等指定场所强制配戴口罩。公卫专家表示,近期感染者“年龄上移”,随着室内口罩令解禁,民众在后疫情时代仍应养成良好公卫习惯,当有发烧、呼吸道症状时,或是接触长者或5岁以下幼童等脆弱族群,应配戴口罩。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将从2月20日起实施室内口罩放宽规定,医疗照护、公共运输等指定场所“应戴”口罩、人潮拥挤等特殊情境则“建议”戴口罩、其余场所“自主”戴口罩。

若有特殊情形指挥中心“建议”戴口罩,包括:第一“有发烧或呼吸道症状之民众,建议室内外都要配戴口罩”;第二“家中有长者或5岁以下小朋友同住,建议室内外也应自主戴上口罩,保护家中脆弱族群,尤其是年长者未施打三剂完整疫苗”。

指挥中心评估疫情趋缓、自然感染及疫苗覆盖率足够等情况下,进行口罩令解封,但新光医院副院长洪子仁提醒,近来发现“感染对象年龄层逐渐上移”的现象,尽管每日确诊人数都落在2万多例,但过去都是青壮族群感染,确诊后变成中重症的病人较少,现在感染族群年龄层提高,长者风险程度大为增加。

洪子仁表示,近期死亡个案中,三分之二都是“完全没有施打过疫苗者”,推测应是过去3年保持高度警觉、防守严密,因而能够规避本土疫情,但近来逐渐放松防疫强度,即使很小心的长者在此波也可能被感染,风险相较青壮族群来得高,因此口罩令的放宽,绝对不是代表民众一定要放弃口罩防疫,只要自己觉得不安心,不放心还是应该戴上。

洪子仁提醒,第二阶段口罩令松绑分三个等级,包括“强制”、“自主”及“建议”,其中最需要强烈呼吁的是“建议”等级的落实,透过这次新冠疫情,民众养成、建立起良好的公卫习惯,在后疫情生活中应持续落实“戴口罩时机点”,当发现自身不舒服、家中有脆弱族群,应戴上口罩,不管是否在新冠疫情期间,或是往后呼吸道传染病上也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