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防疫已持续两年多,大众已习惯每日戴上口罩,以免接触到带有病毒的飞沫。日本京都府立大学科学家团队正研究一款新技术口罩,运用从鸵鸟蛋提取的抗体,研发一款当口罩沾上了新冠病毒,受污染区域在紫外光下现形的“发光口罩”。研发团队表示,新口罩带来的好处,是为配戴者提供多一个简易检测方法作参考,判别自己是否曾接触到新冠病毒。一旦发现口罩有新冠病毒,便可以尽快接受核酸测试,减少潜伏期内传染他人。
口罩的原理,是借助鸵鸟能够产生不同抗体或蛋白质,对抗外在病毒感染,将非活性的新冠病毒注入雌性鸵鸟体内,再从这些鸵产下的鸵鸟蛋中,提取大量抗体。然后,团队开发一个附在口罩内面的特殊过滤器,并将含有鸵鸟蛋新冠病毒抗体的萤光染料喷洒,当过滤器上沾有新冠病毒,经紫外线照射下,受污染区域便会发光现形。
团队已向32名新冠患者进行测试,接受测试的患者在10天内配戴发光口罩,团队会将他们戴过的所有口罩以紫外线照射,结果他们所有口罩都出现发光,而发光光线程度随着时间减少,相信与病毒量减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