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会主委黄天牧今天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1985年十信事件爆发的挤兑风波,一名存户的陈情,给了他很多感受与体会,也奠定上任以来,承诺以稳定和发展并重为基础,作为金融监理的施政方向。

黄天牧今天上午赴广播节目接受专访,分享上任后面临国际金融局势骤变,作为金融监理大家长,如何维护金融稳定的施政方针。同时,他也回顾,35年前,刚进入公务体系,第一次遇到的“十信事件”金融弊案,给他深刻的体会,也奠定了后来金融监理的方向。

1985年,台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发生违法超贷、侵占、背信与伪造文书案的犯罪事件,也是台湾史上最大金融弊案,被称为“十信事件”。当时弊案爆发,重挫存款户的信心,不仅台北十信各分社都发生严重的挤兑,也造成其他银行存户也出现挤兑提款现象。

黄天牧则是在1984年9月才进入财政部金融司,负责本国银行业务,回忆起“十信事件”,他说这是他进入监理体系后,第一次经历到大型金融事件,给了他很多感受与体会。

黄天牧说,事件爆发当时,一开始是研究所老师打电话给他,问他是否应该将存款领走,当时黄天牧还安慰他,“政府会好好处理,请他要安心。”

隔了2天,黄天牧接受长官指示,请他去接待民众的陈情。当时有一名存户,那位老太太带着孙子,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是十信存款户,并在他面前下跪,请求政府要保护祖孙相依为命仅有的存款。

黄天牧说,“我的心情相当复杂,因为这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身为监理官对于存款客户有一份责任”,他说,那个场景,至今仍让他感受相当深刻,且也让他深刻了解到,监理机关对存款户,投资人和消费者,有份很重要的责任,就是要善尽职责。

黄天牧也补充,自“十信事件”后,金融监理也产生很重要改变。当时修改银行法,并增设第32、33条的利害关系人授信规定,扩大利害关系人交易,就是因为银行资金来自于社会大众,不容许金融机构授信时,以循私或是任何不正常程序处理。后来到了1985年底,又再设立了中央存款保险公司。

因此,黄天牧说,金融监理最重要的就是“金融稳定”,现在面临很多低利率和地缘政治问题,民众对于主管机关如何维护金融稳定不一定会有很深的感受,但一旦发生不稳定,就会立刻有感觉。

他也比喻,金融稳定就像“氧气”,民众平时感受不到背后有这么多人做了努力维持稳定,但没有稳定也不行。

黄天牧提到,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时,民众的存款出现大量从民营银行挪移到公股行库的情况,产生流动性危机,因为大家感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威胁,因此,维护金融稳定是金管会很重要职责。

另一项就是促进“金融发展”,黄天牧说,因为金融产业也代表一个国家竞争力,因此自他上任以来,才会一直强调要稳定和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