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倡议发放喘息券,刺激服务量与服务型态多元化,并推动照顾者间的“互助喘息”,使照顾者的需求更确实获得满足。

为避免长照的喘息服务出现民众“看得到,吃不到”情形,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提出两大对策,包括发放“喘息券”,刺激服务量与服务型态多元化,并推动照顾者间的“互助喘息”,使照顾者的需求更确实获得满足。

卫福部统计去年仅4万9053人使用喘息服务,但家总预估潜在需求人口达65万人,落差非常大,卫福部9月放宽外籍看护家庭也能申请,预估再增加18万人受惠。

家总秘书长陈景宁表示,目前全台有近80万的失能、失智长者与身心障碍者,其中13万人(16%)使用居家或日照服务、33万人(42%)由家人独力照顾、24万人(30%)聘雇外籍看护、10万人(12%)使用机构。

文化大学社福系教授陈正芬表示,喘息服务人力不够,预算编列更缺。单就独力照顾最需要喘息服务的33万人口来估算,若每年每人的喘息服务经费需要3万元,政府一年就需编列百亿元,但2017年度卫福仅编列不到3亿元。

为避免民众看得到吃不到,家总倡议发放喘息券。陈景宁表示,优点之一是督促政府编列足够经费,市场上的服务量也会随之提升;也让照顾者知道手握多少经费、有哪几种喘息服务可选择,照顾者的实际选择也会改变市场,未可增加较符合民众需求的服务样态。

随着人口老化与需求提升,可预见未来预算越来越不足,家总倡议“互助喘息”。政大社工所教授王增勇表示,处境与经验类似的照顾者能同理彼此需求,有机会一同打造彼此放心的喘息互助机制;未来政府还可参照国外政策,让照顾者可聘雇自己亲人提供喘息服务,使照顾者的需求更确实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