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群体可以说是现实主义派,或者机会主义派,他们对中国主导的亚投行抱有怀疑态度,既不想放弃这个对他们有利的机会,但又对之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个群体里,也包括那些深受美国影响的国家,例如韩国。韩国在经济方面和中国的整合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但战略上高度依赖美国,美国仍然能够轻易影响韩国的决策。第三个群体便是亚投行的支持者,大多数都是发展中甚至是落后国家,他们迫切希望通过丝绸之路建设来发展本身的经济。对这些国家应当实行不同的政策。 But becaus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s not deep enough we cannot analyse and determine the range of their possible reactions and China often uses a 'one size fits all' approach with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regardless of the situation. Understandably this process inevitably meets with strong resistance.

更严重的是,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对有关国家内部的政治力量分布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造成重要的决策失误。经常的情况是,有很多国家尽管还不是民主,政权仍然具有权威主义性质,但反对力量以不同方式存在着。这些国家内部的不同政治力量,对周边的大国又抱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政策,例如一些亲华,一些反华。同时,正如中国,其他大国也在努力影响着这些国家。因为没有足够的政策知识储备,中国方面在没有考虑到反对力量的情况下,往往和现存的、亲华的政治力量达成诸多协议(包括投资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旦现任领导被选下去或者因为其他情况下台时,中国就没有任何机制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几年前,中国在缅甸的项目就遇到这种情况,近来在斯里兰卡也面临类似的不确定性。 The author is the director of the Singapore National University East Asia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