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裕华工作了四十多年,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放眼现今职场,不少人转工如换衣服般随意,若一生只为一间公司效力,又谈何容易?然而,人称“犇哥”的梁勇犇从十多岁起在裕**货工作,一待便是四十余年。由童装部售货员做到高级经理,他从不怠慢,用心管理公司和服务客人。在国际连锁企业当道的年代,人们谈的是标准化;重视人情、以客为本的百货公司早已寥寥无几,而裕**货,正是其中一家。

访谈当日,已退休的犇哥穿上纯白的恤衫,笑容可掬地向我们打招呼。甫坐下,便侃侃聊起过去工作的点滴。他忆述,中学毕业后开始投身裕华工作,先是童装部售货员,后来慢慢升上管理层,更曾有一段时间远赴北京处理公司业务。由于身处人生路不熟的地方,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令他磨练成更好的自己。走过漫长的岁月,他不但碰上很多机遇和挑战,也酝酿出对中华文化的热忱。

当问及他不同朝代和地方的工艺品有何特色时,他随即滔滔如流,大谈工艺品的地方色彩。“北京有景泰蓝、雕漆、花丝工艺;辽宁有玉刻;新疆有白玉;青海有昆仑玉……除了不同的地方色彩外,雕刻的图案亦反映不同的时期。比如简单说,就龙而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中国的龙在战国、汉朝前,其实很像四脚蛇。到了唐朝之后,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鹿角、牛鼻、蛇身、鸡爪……我们要按照雕刻方面,从而慢慢去了解究竟那是什么时期的工艺品。”众多工艺品之中,犇哥最钟情的是景泰蓝。景泰蓝于唐朝时由印度流传过来,经过中国多年来不断演变其制造方法,到明朝景泰年间逐渐大受欢迎。从制胎、掐丝、烧焊、点药、烧蓝、磨光和点金,每一个制作步骤均体现了精湛的传统工艺技术,故犇哥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家中亦有一些景泰蓝的珍藏品。

在公司,犇哥一直悉心提携后辈,希望好好传承国货的精神。不过,世界瞬息万变,很多年轻人都崇尚外国文化,作为国货公司的裕华该如何自处,以吸引新一代欣赏中华文化呢?他认为用艺术文化去包装商品,方为延续国货精神的上策。就如写书法一样,以往人们只会在做课业、写信时才会练习,如今却是一门用来修心养性的艺术。现时,裕华正努力从推广文化方面着手,致力举办地方产品展,务求将蕴含不同地方色彩的商品带给人们认识。这亦是裕华长久以来所秉承的理念。

这么多年来,犇哥一直深信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没有Google搜寻器的日子,要当个称职的售货员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勤学不辍的他,每天下班后都会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每本书逐页翻看,再把有用的资料影印下来。犇哥这种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可见他对裕华抱有深厚的感情。他确信,中国文化决不会消失,而裕**货将会坚持并屹立下去,风雨不改地服务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