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表明,供应端因素比熊市因素更为重要。目前石油产品供应紧张,尤其是中间馏分油和汽油等轻质产品库存水平偏低,而这反过来又支撑了炼油厂的利润率。
尽管美国发出增产呼吁,但欧佩克并没有大举提高原油产量。欧佩克+原油产量的减少并不是出于战略考虑,而是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科威特的供应量增长缓慢。油价上升之后,这3个国家在过去几个月里只增加了25万桶/日的产量。
需要指出的是,所有增加的原油产量都来自于通常生产重质含硫原油的国家,而所有减少的产量则来自于生产轻质低硫原油的国家。这只会增加汽油和馏分油市场的压力,同时也削弱了高硫燃料油的相对定价。
下图清楚地显示了当前成品油市场极短缺的状况。两周前,炼油平均利润率增至近30美元/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欧洲需求强劲(部分俄罗斯供应被替代),炼油厂维护期较长;
•亚洲汽油和柴油购买力强劲,库存水平较低。
尽管目前炼油厂的利润率仍然非常高,平均值约为20美元/桶,但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在欧洲,成品油库存已开始上升(尽管增长缓慢),中东和印度的大量成品油正向欧洲运输(成品油轮收益也处于较高水平)。在美国,汽油需求仍然强劲,但中间馏分油需求有所减少,降低了炼油厂的利润率。展望未来,随着更多欧洲出口成品油抵达美国东海岸,美国汽油价格将有所下降。
亚洲的情况则更为复杂,炼油厂停运支撑了汽油价格,但与其他市场一样,中间馏分油需求也在放缓。有迹象表明,中国炼油厂开工率和产品出口量一直较低,国内石油需求受疫情影响,出口可能会上升。但随着疫情缓解,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回升,届时炼油厂的开工率和出口量是否会上升仍是未知数。
总体来看,近几周市场的注意力已从需求端移至供给端,但熊市信号并没有消失。目前成品油供应紧张仍是支撑油价的主因,未来几周需密切关注炼油厂高利润率能否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