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钟,又叫末日时钟(香港称世界末日钟;英语:Doomsday Clock)是一虚构钟面,由芝加哥大学的《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于1947年设立,标示出世界受核武威胁的程度:午夜零时象征核战爆发,杂志社因应世界局势将分针拨前或拨后,以此提醒各界正视问题。

最近一次调整在2010年1月14日,分钟被拨后1分钟,距离子夜仅6分钟。

时钟设立之初正值冷战,分针距离子夜仅7分钟,其后根据世界局势及爆发核战的可能而变动,幅度由《原子科学家公报》杂志委员会决定。

但时钟有时未能及时反映实况,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濒临爆发核战,当时委员会却没有拨动时钟。

2007年1月13日,该杂志宣布会于2007年1月17日拨动时钟,以反映全球核威胁增加的情况。

委员会将气候转变的因素一并考虑,因为他们相信气候转变会助长核能应用。

其中一个推测为气候转变导致食水短缺,从而引发战争,由此间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机会。

2010.1.14 美俄关系缓和,使得核武裁减谈判出现进展;以及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美两国同意降低碳排放 剩余时间:6分钟 (拨后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