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爆发的猴痘近日有出现亚洲个案的迹象。

继韩国及新加坡后,台湾亦出现首宗猴痘个案,

成为亚洲第3个出现猴痘个案的地区。

到底猴痘是什么?又有什么症状呢?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毒从研究用的猴子身上首次被发现,因此该病被命名为“猴痘”。人类感染猴痘最早出现于1970年在刚果,自此猴痘爆发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当人与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人、或受污染的物件接触,便可能受感染。人类如果被某些野生动物咬伤或抓伤,或直接接触其体液,都可能会受感染。长期面对面接触引致的飞沫传播,或直接的体液接触,亦可能令病毒人传人。

猴痘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感染猴痘后的数天,患者会出现:

-口腔出现溃疡(发烧后约1至3天)

-出现水疱、脓疱(出现皮疹的10日至两星期内)

猴痘病征会持续14至21天,患者通常会自行痊愈;过去的猴痘爆发中,患者的死亡率介乎1%至10%之间。潜伏期介乎5至21天,但通常为6至13天。

有治疗方法吗?

本港的联合科学委员会于6月中曾讨论人类感染猴痘确诊个案及可能进一步扩散事宜,但委员会并不建议本港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亦不建议采用第一代或第二代天花疫苗以预防猴痘,因此本港目前没有针对猴痘的疫苗或抗病毒治疗的注册药剂制品。卫生防护中心指,自5月起已加强监测,要求全港医生和私家医院呈报怀疑个案以便及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安排隔离。

为减少受感染的风险,市民前往受猴痘病毒影响的地方应该:

-避免与病人或动物接触;

-在照顾病人或处理动物时,穿戴防护衣服和装备,包括手套和外科口罩,并在进行这些程序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