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中学生的老师或家长“心理学”与“互联网”的关系,你非常可能得到以下回答:“网络成瘾问题”或“网络交友问题”。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的心理极其复杂,当复杂的心理与复杂的网络互动时,为什么我们只注意到两个现象?我们观察上网行为时,为什么只注意到互联网引发的人际与社会问题,而没有发现互联网带来的学习与成长机会?

一般人对互联网的观察,往往是不完整的,而且带有偏见。我们必须采取更正面也更全面的观点,了解互联网,也了解心理学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对互联网没有足够的了解,我们就无法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小事。互联网不只是电脑网络,也是社会网络。然而,与一般单纯由人与人所组织的社会网络不同,互联网是由使用网络的人、人机界面、各种通讯协定与硬件设备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必须同时对人与技术都有足够的了解,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互联网。

要完整且没有偏见地了解人与互联网的关系,我们就应该将自身置于互联网中,先了解互联网的技术与社会环境,再以使用者的身份,以探索的态度,从心理学的观点近距离观察并分析人与网络的互动经验。我们不只要观察使用者的行为,也要试图了解使用者的心理历程。

我们不应该只是把上网当成一种和个人生活对立的、在工作或课业上才需要使用的技能,而应该积极让互联网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不仅会更了解人在使用电脑与上网时的知觉、学习、记忆、思考、创造力、发展与社会等心理历程,也会更了解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历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果我们能借着这样的观察与分析,建立网络即生活的态度,让自己对心理学、对互联网都有更多了解,我们将会发现,互联网可以成为亲子与师生共同探索世界以及相互了解的窗口。我们也不会再像过去一样只注意到问题,而能注意到互联网为自己带来的许多学习与成长的机会。只要善用这样的窗口与机会,许多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2007 年 7 月 15 日发表于第七届国科会高中生人文及社会科学营的演讲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