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量之累积被视为地球系统中(或陆域生态系中)碳储蓄重要一环。然而,此一储蓄量却容易受到人为与自然环境的干扰的而产生变化。本研究尝试透过模式模拟与不同的因子实验设计尝试了解不同环境之扰动因子对于森林碳储蓄量所产生之冲击,并推估过去40年间在台湾不同区位的森林碳储蓄量之演变以及不同环境扰动(包含:二氧化碳施肥、土地利用改变、风灾与干旱)所影响的空间范围与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台湾森林碳储蓄量稳定中成长,其中二氧化碳施肥、平地造林与森林活化为正向贡献;风灾与旱灾的效益则是负贡献,各扰动因子发生的时序有所不同。最重要的研究发现是台湾本岛之森林受“台风所带来的强风灾害”与“台湾森林的年净吸存总量”约在同等量级;换句话说:若模式未考量强风灾害将会高估台湾林地地上部的碳储蓄量。

图(二)、不同因子实验所获得的模式模拟结果 (a) 控制实验(现况)、固定土地使用状态实验、固定二氧化碳浓度实验、无风灾实验(b)固定二氧化碳浓度实验与现况差异空间分布图 (c) 固定土地使用状态实验与现况差异空间分布图(d) 无风灾实验与现况差异空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