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经历、耳闻了一些事,观察周遭的人,感触良多。
先说一下事情:
我弟弟攻读硕士,即将毕业时,跟我说他们班上一个女性同学,在即将口试前,得到台北的一份工作 offer,也答应毕业后就要任职。那份工作的 title 是行政助理,月薪 29k。
我的一个研究所同学,原本在资讯业。不到一年前,跳到旅馆业,担任 door keeper。看似工作很开心,但却对薪资不满意。
另一个研究所同学,在聚餐时说他不喜欢写程式。但是他又期望能在他们部门,早日取得主管的头衔。
女性友人与我谈论她的感情,问些看法、想法,甚至是对身边的男生颇有微词。
那间公司、甚至那个产业,会不会认定某某学校的硕士,薪资水准就只是落在那个范围?
虽然是“职业不分贵贱”、“行行出状元”,但担任行政助理这回事,让我觉得攻读硕士的成本(学费、时间)是白花了。
早点投入职场,获得的成就会更多。
我相信有许多人在选择大学科系,决定是否要攻读硕、博士之前,根本没先想清楚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行业,真正有兴趣的是什么。
我认为… 这种懵懂无知是很严重的错误。
我相信… 若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内容感兴趣,那份源于自身的热情会升华成热忱,带出责任感,并提升自己的抗压性;久而久之,在职场上获得的成就也应该会比较高。
相反地,若因为觉得工作内容乏味,一味的抱怨,觉得容易疲累,甚至是推诿、逃避,只会降低主管、同事对自己的信赖程度。
这两种情况,像是滚雪球,也像是社会经济的 M 型化一样: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第 3 点跟 1、2 很类似,也是没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但第 3 点所提到那位同学忽略了一些事。
资讯的世界,不是 TRUE ,就是 FALSE,只有 0 与 1;担任主管,就要处理人的问题,人的世界存在许多灰色地带,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
担任基层员工,你只需要对主管负责,你的竞争者只是同部门的同事;担任企业经营者,你要对员工、股东负责,竞争者有一大票,还包含现有的与未来的新进。
综观以上 3 点,加上第 4 点,就是这篇文章的总结:
人贵知足,知足才能常乐、惜福。
作决定前,多作观察,多作思考,并不是所有的路都可以让人走错再回头;即使能回头,也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本钱。
抱怨无法解决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
身边的人、未来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人要勇于承担责任、承受现在与未来的状况;各人造业各人担。
人在作,天在看,别人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