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验?在一段亲密的人我关系里,就是会很想知道:“自己在意和重视的人,对我们究竟有多在乎?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在乎这段关系呢?”
“为什么我想知道答案呢?”
“我真的想知道对方的答案吗?”
“那如果答案是:对方不爱,也不在乎了呢?”
登愣!这些问题真的很恐怖,对吧?一想到这些问题,就觉得毛骨悚然、压力山大和各种焦虑恐慌,因为我不得不面对:人我关系的课题之一,就是要学习接受“我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答案”这件事情。
于是,在经历过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离散之后,我在一步一步砍掉重练的过程中领悟到:在寻求对方的答案之前,要先练习问问自己:
“我对答案的期待是什么呢?”(需求目标)
“如果答案不是我期待的那样,我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呢?”(选择)
我学习对自己诚实,面对眼前的事情和人我关系,探索自己真正的内在需求和底线。
虽然会有很多“有点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时刻,但对自己愈诚实,似乎勇气就愈能在心里发芽、茁壮,帮助我在沟通的过程中,减少我用情绪勒索对方,或是被对方情绪勒索的可能性,果敢地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与决定,而不是委屈自己,勉强维持眼前的这段关系。
这样的思考练习,应用在职场工作,需要和人协商、谈判的时候,也让我更有信心,确认自己的合作需求和底线,站稳脚步,表达想法。
慢慢熟悉这些练习之后,我发现,虽然“无法控制别人如我所想”这件事情会让我感到恐慌;但因为已经先想清楚“自己对这段人我关系的需求和底线”(就是培养一种:“大不了怎么样怎么样”的态度),就算最后对方的答案不如我预期,我依然对这段关系有主动权,我依然可以选择接下来要采取什么行动和决定。
而这也是我在任何一种人我关系之中可以控制的事情: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思考练习(二):我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为自己做决定】
要坦然接受“我无法控制别人”这件事情,真的很难。
我一步一步练习,将注意力聚焦自己;
为眼前的沟通课题烦恼时,我试着先对自己诚实:
“我期待沟通后能有什么具体结果呢?”(需求目标)
“如果结果不符合期待,我下一步想要做什么呢?”(选择)
要接受“我无法控制别人”这件事情,真的不简单;
但我会愈来愈勇敢,因为我知道:
我在任何一种人我关系之中可以控制的事情,
叶如凡,沟通策略教练/口语表达训练师,《沟通的勇气》Podcast 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