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个概念是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的。借表面无用的大椿树为例,说明不同形体的所谓“有用”,都只算是“小用”。但在今天的香港,在街上难以寻找一件“无用”的物件。那么在现今这世代又应该怎样去应用“无用之用”这概念呢?

庄子的“无用之用”是相信万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美。惠子讥庄子“不契俗心”之言无用,庄子则以大地为喻反讽惠子一事,从中领悟到每样事物都有其用处,但往往我们就以个人有限的眼界及知识去评价事物,事物的价值和美丽因而被忽略,甚至局限了事物潜在的可能性。

将沙粒放于日式花盆中,堆砌成如沙漠的意境。沙漠令人联想起刺激和冒险,冒险需要勇气。当我们相信万物都是“无用之用”之时,我们何不大胆地尝试跳出固有的框架,在不同的环境及挑战下,或许可以带来超越想像的改变,甚或更突显其自身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