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28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在桂林只是其中之一。今年上半年,尽管汽车市场春寒料峭,新能源汽车继续高速增长。或许,新能源汽车对黄金的吸收和潜力不容忽视。
从今年开始,国家新能源补贴政策伴随着新能源补贴的“后坡”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新能源汽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而快速增长。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到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将分别达到127万辆和125.6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9.9%和61.7%,与销售疲软的传统石油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61.4万辆和61.7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8.5%和49.6%。其中,生产销售纯电动汽车49.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7.3%和56.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1.9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7%和26.4%。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分别增加了1170辆和1102辆,分别是去年同期的7.2倍和7.8倍。
“新能源汽车不仅在严冬为汽车市场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清楚地表明了行业变化的目标。”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技术进步和低碳生活需求推动了全面电气化的生根。同时,中国在能源和电力领域的智能进步为电动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前提。
然而,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野蛮增长模式——以最低成本获得最高补贴——已经正式结束,伴随着新能源补贴的“撤退”。
"新能源汽车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商务部研究院畅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在接受《国际商业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一方面,在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自2015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市场容量已经很大。再加上新能源补贴的“衰退”,势必对电动汽车的消费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的增长正面临着严重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这是多年来罕见的。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预期带来了不良影响。自那以后,场外汽车市场一直难以抵挡。
挑战往往伴随着机遇。董超表示,中国围绕新能源汽车类别的转型是为了全面放开外资持股比例限制,让外资独资企业在汽车行业展开竞争。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将加大在华投资,以中国市场为纽带,赢得全球竞争优势。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持乐观态度,这将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并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加速转型过程中销售高峰缓慢的趋势。
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当局特别提到了同样的汽车消费。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内的十个部门也发布了《进一步优化供给鞭策消费平稳增添促进形成壮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将促进汽车消费和更好地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放在许多行动的首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投机处副研究员邹告诉《国际商报》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
为此,董超建议,进一步挖掘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潜力的关键是更好地实施这一政策。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还应该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随着市场进入结构调整期,企业应加强R&D和生产结构,围绕低碳、环保和数字智能的升级需求,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