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季节调整后之台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1]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且本月指数续跌0.1个百分点至48.1%。

五项组成指标中,新增订单、生产数量、人力雇用与存货持续紧缩,供应商交货时间持续下降(低于50.0%)。

2019年6月六大产业中,三大产业回报产业PMI为紧缩,依紧缩速度排序为基础原物料产业、交通工具产业与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食品暨纺织产业、电子暨光学产业与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PMI虽仍呈现扩张,惟扩张速度同步趋缓。

非制造业经理人指数(NMI)已连续4个月呈现扩张,惟指数续跌2.0个百分点至52.0%。

四项组成指标中,商业活动、新增订单与人力雇用持续扩张,供应商交货时间转为下降(低于50.0%)。

八大产业中,六大产业NMI呈现扩张,依扩张速度排序为营造暨不动产业、教育暨专业科学业、零售业、资讯暨通讯传播业、住宿餐饮业与批发业。运输仓储业与金融保险业之NMI则转为紧缩。

以下节录本月制造业及非制造业值得注意之指标:

首先,全体制造业经季调后之“新增订单指数”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惟紧缩速度趋缓,指数回升1.2个百分点至48.7%。基础原物料产业与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之新增订单虽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惟紧缩速度趋缓,二指数各回升0.4与4.4个百分点至41.3%与42.9%。交通工具产业已连续2个月回报新增订单较前月紧缩,且指数续跌7.3个百分点至40.5%,为2018年12月以来最快紧缩速度。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与电子暨光学产业之新增订单指数已分别连续5与4个月呈现扩张,惟扩张速度皆持续趋缓,本月指数续跌4.8与3.0个百分点至51.5%与53.9%。食品暨纺织产业已连续4个月回报新增订单为扩张,惟扩张速度亦趋缓,指数下跌5.3个百分点至63.0%。

其次,“存货指数”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且本月指数再下跌4.1个百分点至45.5%,为2016年3月以来最快紧缩速度。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45.5%)、电子暨光学产业(45.6%)与食品暨纺织产业(48.1%)皆转为回报存货为紧缩,指数分别较前月下跌10.8、5.8与6.9个百分点。基础原物料产业之存货指数在5月大跌13.6个百分点转为紧缩后,指数续跌1.9个百分点至41.3%,为2015年7月以来最快紧缩速度。交通工具产业之存货指数由持平(50.0%)续跌4.8个百分点至45.2%。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之存货指数则中断连续2个月的紧缩转为扩张,指数回升9.7个百分点至52.4%。

“原物料价格指数”在5月骤跌7.0个百分点转为下降后,本月指数再下跌3.0个百分点至40.7%,连续第2个月呈现下降。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40.9%)与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40.5%)皆已连续2个月回报原物料价格较前月下降,且指数分别续跌4.1与4.3个百分点,皆为2016年2月以来最快下降速度。电子暨光学产业已连续3个月回报原物料价格为下降,且本月指数续跌1.9个百分点至40.2%,为2016年3月以来最快下降速度。基础原物料产业之原物料价格指数已连续2个月呈现下降,且指数续跌4.9个百分点至31.5%。交通工具产业虽持续回报原物料价格为上升(高于50.0%),惟上升速度趋缓,指数续跌8.5个百分点至52.4%。食品暨纺织产业之原物料价格指数已连续38个月呈现上升,且本月指数回升1.0个百分点至59.3%。

全体制造业之“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且本月指数续跌1.6个百分点至48.1%。电子暨光学产业与食品暨纺织产业之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皆已连续4个月呈现扩张,惟扩张速度趋缓,指数各下跌3.2与4.8个百分点至50.5%与51.9%。交通工具产业在5月一度回报新增出口订单为扩张,惟本月指数随即大跌21.2个百分点至31.0%。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之新增出口订单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指数为41.7%。基础原物料产业已连续2个月回报新增出口订单呈现紧缩,惟指数回升7.1个百分点至43.5 %。六大产业中,仅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之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呈现扩张速度加快走势,指数微升0.3个百分点至59.1%。

最后,“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在5月骤跌7.2个百分点转为紧缩后,本月指数再续跌5.6个百分点至42.9%。电子暨光学产业(44.1%)与食品暨纺织产业(44.4%)皆转为回报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为紧缩,下跌幅度分别达8.7与13.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暨纺织产业之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已来到2016年7月以来最低点。交通工具产业与电力暨机械设备产业之未来六个月展望皆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且指数分别续跌4.9与1.8个百分点至42.9%与35.7%。基础原物料产业之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已连续12个月呈现紧缩,且指数续跌2.7个百分点至35.9%。六大产业中,仅化学暨生技医疗产业回报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为扩张,指数为59. 1%,较前月攀升9.1个百分点。

首先,全体非制造业之“新增订单指数”(新增签约客户或业务)已连续4个月呈现扩张,惟指数续跌4.1个百分点至51.5%。八大产业中,四大产业回报新增订单呈现扩张,各产业依扩张速度排序为教育暨专业科学业(59.3%)、营造暨不动产业(53.8%)、资讯暨通讯传播业(53.1%)与批发业(52.1%)。运输仓储业(43.5%)与金融保险业(44.7%)则回报新增订单呈现紧缩。住宿餐饮业与零售业皆回报新增订单为持平(50.0%)。

其次,全体非制造业之“存货指数”中断连续6个月的扩张转为紧缩,指数续跌2.2个百分点至49.8%。八大产业中,三大产业回报存货呈现紧缩,各产业依紧缩速度排序为零售业(45.2%)、住宿餐饮业(45.8%)与教育暨专业科学业(48.1%)。批发业(54.2%)与金融保险业(52.1%)则回报存货呈现扩张。营造暨不动产业、资讯暨通讯传播业与运输仓储业皆回报存货为持平(50.0%)。

最后,全体非制造业之“未来六个月展望指数”已连续2个月呈现紧缩,且本月指数续跌1.8个百分点至47.6%。八大产业中,四大产业回报未来六个月展望呈现紧缩,各产业依指数紧缩速度排序为批发业(36.5%)、金融保险业(37.2%)、运输仓储业(39.1%)与住宿餐饮业(45.8%)。零售业(61.9%)、营造暨不动产业(59.6%)、资讯暨通讯传播业(56.3%)与教育暨专业科学业(51.9%)则回报未来六个月展望呈现扩张。

[1]中华经济研究院受国家发展委员会(前经建会)委托,并与中华采购与供应管理协会合作进行台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调查。自2012年5月起中经院已完成6次试编,并于2012年11月起正式发布台湾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2018年4月起发布季节调整后PMI,并于每年4月回溯调整(Revisions)一次。中经院针对有明显、相对稳定季节性之PMI总指标,新增订单、生产与人力雇用三指标分别进行季节调整,供应商交货时间与存货则因季节性不稳定,故不作任何调整。PMI五项组成指标外之六项扩散指标以及产业别数据则全数为未经季节调整后之原始数据,故数值仍会反映一定程度之季节性。由于X-13ARIMA-SEATS最适合季调之序列长度需5~7年以上,故非制造业经理人指数(NMI)目前尚未进行季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