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在“互联网+印刷”道路上齐头并进,百花争鸣的火热局面,传统的图文快印门店就显得过于“根深蒂固”了。一直以来,极度依赖地域属性的图文快印店难以打破传统“门店+周边”经营模式,尽管经历了数次互联网大潮的冲击;尽管随着政策绿色文印,无纸化办公的提出;尽管产品线在不断缩减;尽管利润在不断减少。固化且偏向保守的经营方式,使得许多图文店经过“价格战”后也嗅到了不改变就面临死亡的危机。
问题是,没有深度的商业绑定,联盟其实就是一盘散沙。只要有更低的报价出现,图文快印店随时可能改换门庭。于是,老板们就开始想辙了。归纳起来,大体有几个套路:一是免费提供传单软件,甚至帮助搭建接单电商网站;二是提供送货上门或其他物流服务;三是提供创意产品,帮助图文快印店拓展产品品类;四是进行品牌输出,实现加盟合作。
2016年为10.1万家,与1998年基本一致,图文快印店却在大幅增长。因为作为创业项目,图文快印店有两个好处:一是投入小,起步快;二是审批容易,不像开办印刷厂,对场地、设备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定。大幅增长后能有多少家?十几万家可能比较靠谱,往多了说20万家怕是极限。比如,湖南新化人号称占据了国内文印市场8成的份额,他们到底开出了多少文印店呢?有的说5万家,有的说6万家。这样一算,无论如何全国都很难达到30万家。
可能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印刷品的电商渗透率很低。有老板曾说过,一年在淘宝上流动的印刷业务大概有60多亿元。七七八八的平台加起来,往多了说,假如有100亿元,在整个印刷市场的占比也不到1%;二是在线业务的总量本来就不大,还有众多的电商、盘商、印刷厂在低价搏杀,订单获取的成本居高难下;三是在目前主流的印刷电商中,除了世纪开元等少数几家,大部分在线获取流量的能力都不算出色。
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印刷电商的重视,部分电商正在放弃纯粹的轻资产平台模式。在新一代商业模式的构建中,尽管表述略有不同,但类似“互联网+图文快印店联盟(快印连锁、加盟店、品牌授权店)+中心工厂(生产基地、样板工厂)+合作工厂”的组合,正在成为很多印刷电商共同的选择。这种组合将使印刷电商从纯粹的交易平台,进化成为线上、线下流量并重,生产、物流具备的全能型企业,补上影响其开疆拓土的短板。
然而,这一模式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印刷电商与合版厂的玩法将无限趋同,两者很有可能由合作伙伴变为竞争对手。因为在“加装”了生产能力的电商,与原本就有很强网络接单能力的合版厂之间,已经很难划出清晰的界限。在各方持续不断的竞争中,作为线下流量入口的图文快印店,或许会物以稀为贵,获得更为优惠的价格和合作条件。就像阿里、京东为新零售的主导权搏杀,受益的却是本不起眼的社区超市一样。问题是,如果不想只是沦为大佬们圈地的猎物,图文快印店还是需要自己突破发展的瓶颈,找到做强的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