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余璐)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9只麋鹿幼崽陆续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降生。这是大青山野化放归麋鹿种群成功繁衍的第一代,标志着我国麋鹿放归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次在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成功建立野生麋鹿种群。 麋鹿是我国自然分布的物种,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曾一度在野外消失,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人工繁育种群不断壮大,并重建了野外种群,成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领域野外种群恢复的成功典范
前段时间影院电影网看到《麋鹿王》要上线的新闻,当代知名郭崴娇在里面导演。 麋鹿王又名动画版白鹿原。2009年拍摄的一部动画类型片,创作于中国大陆地区,具有国语语言版本
业务详情:2021年,我公司承担了北京麋鹿苑线上课程“自然之谜”制作项目,制作麋鹿兴衰、重识麋鹿、麋鹿之殇、归来之鹿、魅力孔雀、呆萌牙獐、长脖老等、湿地领主、远古呼唤为名的线上系列课程,总计9节课,累计时长近25分钟。课程通过实景画面、结合动画效果,展示麋鹿、麋鹿苑动植物等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认识麋鹿、了解生态、践行生态文明。 2021年,我公司承担了北京麋鹿苑线上课程“自然之谜”制作项目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简称麋鹿中心、麋鹿苑)成立于1985年,地处元、明、清三朝皇家猎苑的核心位置,是距北京市区最近的一处以麋鹿及其湿地生态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场所。1985年在北京市政府、国家环保局和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共同努力下,在本土灭绝近百年的麋鹿重返故里。作为麋鹿科学发现之地(1865年)、麋鹿在我国一度灭绝之地(1900年)和首个成功回归之地(1985年)的北京南海子麋鹿苑,200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首座户外类型的生态博物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
2022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麋鹿保护区,将麋鹿保护区建区30多年来的保护经验向世界分享。 今年第一次发现有100多对黑嘴鸥到这里筑巢,它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特别喜欢在盐蒿和碱蓬地里边筑巢。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在沿海滩涂上发现了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嘴鸥的繁衍踪迹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是隶属于欧洲国家联赛杯2020最新比分的科研科普公益单位,成立于1985年,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简称麋鹿苑,占地面积为900余亩。主要从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的保护研究,麋鹿栖息地湿地生态建设研究,麋鹿栖息地保护种群建设研究,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工作,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示范单位、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