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物流园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物流园区规划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初期的理论性规划为主到中期的理论性与实操性结合规划,再到现在实操性规划为主的发展,一批规划不当的物流园区在修改规划,一批规划较好的物流园区建成投产,规划问题造成了一批物流园区几年来仍无法建设。本章旨在分析近十年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物流园区的科学、健康、快速发展。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是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物流园区在日本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本项调查从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实施,整个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案面工作阶段(3—5月),主要采取资料检索的方式,通过互联网、杂志和期刊等获取全国范围的物流园区的二手资料。通过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全国各地的物流园区的基本信息和各地的相关政策。在资料汇集的基础上,列表和汇总分析各地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网上调查、问卷调查、材料提供、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在2006年调研基础上,本次调查从问题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做了较大调整。整个调查工作历时半年,分四个阶段完成。

本篇从物流园区形成、演化规律着手,回顾了中国物流园区十年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从基本态势和发展特征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开发模式以及运营模式等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总结了中国物流园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日本、德国等物流业发达国家物流园区发展的实践进行总结,讲述了发达国家建设、规划物流园区所形成的经验和启示。同时,汇集了2006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