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Y 曾有过长达七年的时间,共同编一本人手做的诗刊──《秋萤》。《秋萤》没有稿费,但投稿如潮。“编者语”是每期的亮点,我们轮流执笔。它既是每期二、三十首诗的总结,也对部分佳作提出批评、赞美与期许。必需承认,我的“编者语”不及 Y 。但见贤思齐,我逐渐从友人身上学到两个字──“用心”。用心以后,评论也开始写得有点进步了。
“用心”其实很简单,就是多看投稿作品几遍,真正读通、读透了才下笔。今期叶辉专栏──“从足球迷到足球评论员”起段提到的:“一位编辑 ( 也是球评家 ) 的教诲:首先要学做一个合格的足球迷,才够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足球评论员。”也就更进一步点破了“用心”的背后,含有“迷的喜爱”。从足球迷到足球评论员、到书迷到写作和书评家,从很多诗人作家身上,我们都发现了这一条必然的路。
有些人写文章不“合格”,也许是因为“喜爱”有余,而“用心”不足。前者不无虚荣的内在成分,后者比较需要外在的“克制”与“耐性”。别人写一篇稿只用一个小时,你却愿意花三日时间去翻资料、思考、找到切入点才下笔。两篇文章,一篇我们行内戏称为“呕吐”;另一篇也是“呕”,但呕的内容却是一篇一貌。
编杂志,我所本的也是“用心”两个字,用心编刊物,不计较付出,自然如灌入瓶,如其深浅。读者如流水,来去匆匆,希望我们的“用心”可以感动读者、留得住水的脚。第 13 期我们准备了很好的一桌文字盛宴,厨师都是一时之选,就等着你们购票入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