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将至,视障同学又要面对学习挑战。有完全失明的注册社工忆述学习生涯,称当时兼容读屏程式的无障碍电子书未普及,令视障人士学习上面对困难;政府亦未有协助制作无障碍电子书,令视障人士要从非政府组织轮候约1个月,才能获得一本大学参考书。
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早前委托香港大学,就读屏软件的成效对50名视障人士进行追踪研究,分析他们对读屏软件的感觉有用性、感觉易用性使用态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发现,读屏软件已成视障学生的必需品。
完全失明的注册社工黄嘉濠认表示,读屏程式确是视障人士的必需品,惟现时绝大部分的大学参考书,均未有兼容读屏程式的电子书版本,令学习出现困难。他举例称,自己修读大学社工系首两年时,需阅读大量参考书籍,惟当时未有机构协助制作无障碍电子书,他往往要在考试后,才能得到参考书籍的点字书版本,令成绩落后于人;其后失明人协进会开始制作无障碍电子书,他的成绩才大幅上升,现更修毕硕士,成为注册社工。
黄认为,无障碍电子书未能普及,其中一原因是政府在创科上的发展力度不足。他解释称,现时要制作无障碍电子书,主要依靠香港失明人协进会,惟会方资源有限,制作400页的书籍,平均需时一个月,故希望政府提供拹助,增加制作无障碍电子书的途径。
而视力仅余5%、将升读中六的杨恩华同学则称,过去要靠点字书学习,但点字书只能显示字的读音,当出现同音异字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阅读困难。他又说,现时大多手机应用程序均不兼容读屏程式,例如他一直希望使用“天天象棋”与人对弈,但一直未尝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