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县琉球乡(简称小琉球)是海龟的故乡,每年吸引40万人慕名而来,却也留下大量塑胶垃圾。为唤起环保意识,岛上36位中、小学生,拿起平板电脑当起“小导演”,拍摄家乡的自然景致;纪录短片将于小琉球往返船舶上放映,盼游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胶制品。
屏东县政府环境保护局与中华电信基金会,今展开“摄区二三事-小琉球环保种子培育计划”,招募琉球乡4所中、小学的孩子,在五位影视相关专业的业界讲师与研究生带领下,化身小导演,并使用校园平板电脑拍摄、剪辑,实践环保教育。
事实上,小琉球乡全岛仅1万2千多位居民,却因观光人潮,每年回收超过350万个宝特瓶。去年统计,逾2千5百吨的垃圾,已超过岛内能自行处理的数量,因此垃圾与废弃宝特瓶必须搭船回到本岛屏东崁顶焚化炉处理,光转运费就要将近千万元。
36位学生,组成12组短片团队。其中,琉球国中学生黄怡纶与伙伴,取景小琉球著名景点“花瓶岩”、“白沙观光港”,并与在地餐厅合作,一字排开各式环保餐具,向民众传递正确观念。
黄怡纶说,由于有成员不会骑脚踏车,为求团体行动,一行人就拿着摄影器材“到处跑点”,“根本用生命在拍片”。原本就对拍片有热忱的她,盼未来能精进技术,制作更优质作品。
中华电信基金会企划专员王别丘表示,近期将从12组学生自制短片中,挑选优秀作品,预计在小琉球的来往船只上播映;计划已获琉球乡公所的公营交通船支持,其余民营船舶业者仍在沟通中。
为呼应今年度世界地球日的主题“终结塑胶污染”,屏东县政府环保局将于2030年全面禁用吸管、饮料杯、购物袋、免洗餐具等四种一次性塑胶制品,透过法令全面减塑,让小琉岛可望成为全台第一个环保示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