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秩序在转变世局中的荀子与《吕氏春秋》
一般而言,秦国在公元前221年达成“天下一统”(李斯语)。然而只要参阅相关文献的记载,便不难得悉周王室在前256年已终止,而在同年鲁国也灭亡。本讲座将其间的三十五年理解为“后周鲁时期”(post-Zhou-Lu Era)。在此时段,秦王开始以“实际上”(de facto)的“天子”身份与周边诸侯互动,但也努力将自己的地位提升为名正言顺的天子。本讲座在以这样的历史格局出现的前提下,试图重新理解《荀子》和《吕氏春秋》的内容和其历史意义。本讲座所要提出的观察是,《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是将秦主如何提升真正的天子之实际“行动计划”;荀子则在对秦国怀有警惕和期待的两种态度上,阐述如何治理中原世界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