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实质是空间,空间的本质是为人服务。没有永远的教室,只有永远的学习。人生因学建筑而美好。
建筑营建法规、事务所经营与管理、建筑材料与工法、工地实务。
耍降低建筑物的钢筋用量要从两方面着手:修改设计规范,以及改善结构设计步骤。前者需要很长的时间,后者可以马上办。
目前很多土木/结构技师在做结构计算时,都不计钢筋混凝土墙的抗震效应,只算梁与柱的抗震力,导致钢筋用量过高。只要把钢筋混凝土墙放进结构计算,钢筋用量可以马上降低。结构计算不计钢筋混凝土墙的抗震效应,原因大约是担心业主将来打掉钢筋混凝土墙、计入钢筋混凝土墙要用太多工时等。我建议公共工程及私人业主,应该要求设计单位把所有结构构件,如钢筋混凝土墙等,放在结构计算中。
玩建筑就像是养小孩要有精神跟体力跟它一起耗一辈子!!!
落实施工也是重点之一,结构计算OK也难保施工时能达到标准,这是台湾营造品质低落造成的现象之一。
我觉得从结构系统开始就要决策正确,视用途与空间来搭配结构系统,如大跨距空间不要只用RC系统,可以RC+SC搭配,或是其他。
我到觉得应该考量安全系数增加,毕竟人命关天。且将来地震后建筑物没倒,震损需要大笔费用的修复或补强,都是劳民伤财。
另外,有很多建筑物里的设备费用比建筑结构费用还高,结构多花一点钱,保护里面的设备安全,也是考量的重点。
我认为耐震设计的原则:小震不裂,中震不坏,大震可修。
建筑师不会承担全部,除非,结构计算书是你自己签证计算的。
如果有委托技师签证,建筑师只是负连带责任,但是如果有官司,建筑师还是要长跑法院。
我想还有一个小小的办法,虽然他只能减少一点点钢筋量,
那就是通常我们都觉得高拉力钢筋只有#5以上才有,
但为了降低钢筋量,可以把高拉力钢筋降为#4就可以开始使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使用量,以上是我一个在结构技师事务所上班的朋友告诉我的,
大家可以参考看看。
我以这个方式譬喻:
一家米其林餐厅指引的饭店大厨,一定不会只有一种菜色,同一种菜色也一定不会有唯一的烹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