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发现,“原发性脑癌”的发病率与GDP、手提电话使用率等有关。图为2020年“原发性脑癌”的全球发病率分布。(中大图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高收入国家或地区的“原发性脑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率亦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人类发展指数(HDI)、外伤性脑损伤个案、职业致癌暴露程度及手提电话使用率较高有关连。研究建议,应针对高危人口采取疾病风险因素控制,和早期癌症检测措施。

“原发性脑癌”并不普遍,但生存率远较其他癌症低,医学界至今仍不清楚原发性脑癌的成因。根据香港医管局数据显示,于2011至2020年间,本港每年平均有240宗“原发性脑癌”新症,死亡个案则有115宗。

研究团队利用“全球癌症观察站”、“世界卫生组织死亡率数据库”及“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卫生观察站”等国际数据库数据,计算及分析经年龄调整的原发性脑癌发病率、死亡率和各风险因素的流行率,发现“原发性脑癌”于各地造成的疾病负担存在差异,当中南欧地区的发病率最高,西亚地区的死亡率最高。

此外,原发性脑癌与GDP、HDI、外伤性脑损伤个案、职业致癌物暴露程度及手提电话使用率呈正比,意味着相关风险因素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亦较高。

研究亦发现,发达地区的年轻男性发病率有上升迹象,当中男性发病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变化”以斯洛伐克升幅最多,达4.4%;而女性发病率增幅则以丹麦最多,达3.4%。而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较其他年龄层有更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死亡率则于过去年10年未有明显下降。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研究助理教授黄俊杰博士表示,“原发性脑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地区差异,可能与各地的医疗诊治水平和风险因素流行率有关,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研究的高级通讯作者、中大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黄至生教授则补充,各地的政策制定者应实施具针对性的循证预防策略,以控制有关风险因素。

研究由中大与环太平洋大学协会合作,研究详情亦已刊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神经肿瘤学》发表。@

📊InfoG:

✒️名家专栏:

🗞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