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国家卫健委鼠疫防治专家组成员。参与制定鼠疫、手足口病、MERS、流感、埃博拉病毒病、禽流感、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国家传染病相关诊疗方案十余个。作为传染病临床专家参与了新冠病毒肺炎、肺鼠疫、埃博拉、手足口病、登革热、禽流感、黄热病等突发传染病的临床处置和医疗救治。
发热待查、皮疹待查、黄疸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布鲁菌病等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鼠疫(plague)又名“黑死病”,是人畜共患的甲类传染病,由鼠疫杆菌引起,主要由老鼠、旱獭等动物传播。鼠疫主要通过3种途径传播:鼠蚤叮咬、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
鼠疫潜伏期1至6天。如果近期去过疫区,并且出现以下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
1.高热并淋巴结肿大且伴剧烈疼痛。
3.高热且意识不清。
鼠疫发现越早越有机会治愈。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都有良好疗效。
掌握鼠疫预防知识,永远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步。预防鼠疫,有以下几种方法:不要接触染疫动物,避免跳蚤叮咬,发生暴露及时口服预防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