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阵子教到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提到原核生物缺乏所有的膜状胞器,而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粒线体、叶绿体等膜状胞器。

不过,为什么真核生物要有这些膜状胞器呢?这些构造对真核生物有什么影响?原核生物缺乏膜状胞器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ㄟ,讲到这个之前,我们先岔个题,讨论一下原始的房子。

如果有看过 Discovery 节目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原始部落的住屋规划的很简单。在房子的围墙之内,基本上是毫无长物,也无隔间,大家吃饭、睡觉,甚至解决人生三急,都是混杂在一起。

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时候会有一些不便利的地方,比方说有人在睡觉休息时,可能旁边大家玩的正开心,结果想休息的人就被吵的受不了。或是发生更惨的状况……且让我们看看示意图:

是的,当有人拉肚子的时候,那个声音以及味道,可能会让旁边吃东西的人完全没胃口,睡觉的人也可能被臭醒。

上面所提的房子是简陋了点,所以,开始有人加以改造,希望将各种不同的活动都区分开来。人们想到的方式是利用墙壁做隔间,将屋子画分为一小块一小块的空间,每个空间内可以独立进行活动,如下图:

利用隔间,各式的活动可以同时进行,可是又不会彼此影响,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

如上述的图,上洗手间的人即使拉肚子拉的浠沥哗啦,因为有隔间的关系,其他人可能不太会听到声音、闻到味道,所以在客厅、餐厅的人还可以吃饭吃的很开心,看电视看的很愉快。想休息的人也不会因为有人看电视而受到打扰睡不着。

因此隔间让大家可以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受别人影响。在细胞也是如此。

原核生物因为缺乏膜状胞器,所以它们体内的各项反应都在细胞质中完成。这些反应彼此之间可能会相互影响,所以原核生物的一些反应效率较差。

另外,因为缺乏膜状胞器,因此最重要的 DNA 因为没有细胞核保护,整个就浮在细胞质中晃啊晃,比较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而破坏 DNA 的完整性。

真核生物就不一样了。

真核生物有许多的小构造 (胞器),在胞器的外面有一层膜将胞器包围起来,让胞器与外面的细胞质区隔开来,就像是现代住宅里的小隔间一样。

这些具有薄膜的胞器 (称为膜状胞器或膜状胞器) 可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在小隔间里进行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比方说在粒线体进行呼吸作用;而 (植物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不与粒线体正在执行的呼吸作用相互干扰。

所以,有膜状胞器的生物是比较有效率的,这也是为什么除了原核生物外的其他生物都会具有膜状胞器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