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深水埗、长沙湾和荔枝角一带时有水浸,渠务署自2005年7月制定“荔枝角雨水转运计划”,透过建造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及水塘间转运隧道,解决水浸问题。水塘间转运隧道今日现已完工,除有助避免市区水浸,每年更能多储340万立方米食水,避免泄洪浪费水资源。
水塘间转运隧道项目,即兴建一条连接九龙副水塘至下城门水塘的穿山输水隧道,隧道长约2.8公里、直径3米,可为九龙副水塘增加35万立方米的蓄洪空间,每年能多储340万立方米食水,即约大约相等于1360个标准泳池容量。
渠务署高级工程师温南丰解释,过去九龙水塘群4个互通的水塘,未有连接其他水塘,大雨时一旦水量太多,就要透过泄洪处理,浪费珍贵水资源。
而输水隧道的落成,则可将九龙水塘群的食水,调至下城门水塘,避免溢流,同时达至防洪和惜水的双重目的。
输水隧道的建造殊不容易,由于钻挖机无法运到九龙副水塘,工程需由下城门水塘开展,并在即将完成钻挖时,将钻挖机退回下城门水塘运走,再进行馀下工程。
而为保障水塘水质,在工程进行前,会先加设2层隔沙帐幕围绕工程范围,防止在工程期间有污染物进入水塘。
水塘间转运隧道项目自2019年2月起动工,2022年10月完工,工程造价约12.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