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在做产品市场调查时往往没有去深入探讨产品本质上的问题,而是不断询问客户关于产品功能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另外,很多公司也倾向把小部分客户意见当成整个市场的想法来设计产品,这往往会让公司的产品走向灭亡。

“死亡循环”这个概念是Uber主管Andrew Chen从一位管理资讯顾问David Bland那里学来的概念。所谓产品的“死亡循环”主要有3个部分:1.产品没人使用。2.询问顾客产品缺乏什么。3.重新打造有特色的产品。公司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若没有执行妥当,将会不断在这3个部分进行无限循环,最后导致产品走向灭亡。

很多新产品在推出市场时都会面临没有使用者的困境,但其实这种情况非常正常,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然而,关于产品的后续处理方式却很有可能让公司的产品陷入产品的死亡循环当中。

有些产品开发人员在早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乏自己对产品的想法,而是完全依照客户的观点来打造产品。这类型的产品开发人员通常会询问客户“你觉得产品还需要什么功能?”。但其实这种收集客户意见的方法对公司的产品没有太大的效益。

怎么说呢?主要有几个概念需要厘清,首先,这些喜欢公司产品的客户并不代表整个市场的意见。如果产品开发人员依据这小部分的客户族群去打造新产品,并完全遵照他们的想法去开发产品的功能,那也许会设计出一个不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这反而会害了公司。

当公司在产品设计上面临困境时,客户调查固然重要,但是产品开发人员不能毫不思索地就将客户的建议全部套入到产品设计上,因为这些客户所提供的建议绝大部分都会被局限在他们认知的范围内。举例来说,当汽车还没被发明之前,如果公司去进行市场调查,相信只会从客户的建议表单上看到希望拥有一匹跑的更快速的马,而不会有“发明汽车”这种创新的想法。

“你觉得产品还需要什么功能?”这样的询问方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的示范,因为公司从这个问题中所收集到的数据基本上是建立在“认为只要添加客户想要的功能就能解决产品问题”这个基础上。

但实际上,公司在开发产品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也许是产品定价上的问题,市场的定位设定不够精确,产品的推广方式缺乏创意,或是公司的产品布局策略做得不好等等。所以,公司不应该再继续询问客户关于产品还需要添加什么功能,而是应该去深入了解客户不喜欢产品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公司的产品所面对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市场上有80%的客户会在30天之内抛弃产品,这意味着很多的客户在还没有深入体验公司产品之前就已经自行离开。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公司还在询问客户需要增加什么功能,那其实只会获得一些没有太大建设性的建议。

开发人员若是听从客户的建议后就马上去修改产品的新功能,这绝对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实际上对产品而言,从“浏览”到“注册”再到“持续使用”这些过程中,客户的流失率都非常高。这里有一个重点大家需要特别留意,那就是客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都是发生在最初的几次接触,所以公司若希望让这些客户可以持续使用自家的产品,那就必须在“浏览”这个阶段多花一些心思在提升客户的体验上,而不是专注在开发那些“部分客户需求”的新功能。

但是,如果开发人员认为自己所开发的新功能是加强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部分,就必须建议公司将这项功能与客户的体验同步进行,因为若客户再还没深入体验到核心功能之前就先离开,那么这个新功能的开发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其实,公司要摆脱产品的死亡循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很多公司往往都会认为自己所做的决策是正确的,像是倾听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等等。但是,拥有正确的出发点并不一定会达到好的结果,就像新产品也许满足了客户对某些功能的基本需求,但是却没有帮助客户解决真正的问题。因此,公司如果希望自己的产品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么就应该要不断追根究底地去理解“产品真正遇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层面去探讨,像是市场定位、定价模式、产品布局、行销策略等等。举例来说,公司可以思考产品要走高阶路线,还是选择在低阶市场布局?产品是主打实用性的特色还是要着重在网络社交这个部分?其实公司可以探讨产品的方式非常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修改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不是让开发人员盲目地去设计产品的新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