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到一篇Garry Tan(其中一个Y Combinator合伙人)的访问,他说YC不鼓励成员去太多社交活动,因为一家新公司要关心的应该是把产品做出来、还有卖出去。难怪遇到的YC Founders都很冷漠,Email来往也只一句起两句止,可是当碰上和产品有关的事他们的引擎就能马上热起来。所以我还是很喜欢他们,喜欢他们那种把时间都花在刀口上的执著。

的确,见太多人会造成Signal Overflow--太多Signal就变成了Noise。前段时间每个星期去五、六个活动和会议,几乎见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困难,不一样的要求,更麻烦的是每个人都好像愿意付钱。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下子做很多事情的结果大都是一事无成。几个星期前不小心掉进不专注的陷阱--差点做远了,还好有更强的Signal将我拉出来。

除了活动,互联网上也有很多团队分享各种经验,有些团队很执著产品,从不谈市场营销;有些团队则很执著营销,从来不谈产品,这些极端的公司相对地更喜欢分享,所以相关的文章也特别多。很害怕一不小心就掉进他们的框架里--那个也许只有他们的产品、市场才适合的框架。

不久前才和朋友抱怨过:“在Startup工作常有很茫然的感觉,找不到框架,连两星期后要干什么都不知道。”他说:“这不正是Startup的魅力吗?”

他简单一句话让我记起初衷--不要跟随别人脚步,把其他人的经验消化后,走出最适合自己的步伐。

做完一段时间的Startup,只有一句话还没被推翻:“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无论见多少人、读多少文章,最后还是要把适合市场的产品做出来才是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