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是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弗农(Raymond Vernon)所提出,意指一样商品从上市到淘汰出场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上市、成长、成熟、衰退这4个阶段,其销售额曲线呈现钟型。
由于技术进步、社会变迁等因素,商品在不同销售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挑战、机会与问题,企业若想维持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定期调整行销定位与策略,让行销主轴能够随产品、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改变而及时做出应变。
上市期:指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开始投入市场。在这个阶段里,由于生产技术尚未成熟、每批生产量少、制造成本较高,导致产品售价高昂;再加上可选择的产品类型少、大众对商品的了解有限,除了少数喜欢尝新的顾客之外,几乎没有人会实际购买。因此,企业为了教育大众、推广产品,往往必须投入大量行销费用。在制造与行销成本皆高、实际销售却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获利极低,甚至可能发生亏损。
成长期:此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愈来愈多人认识、并接受产品,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迅速提高,销售开始攀升。由于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企业获利因而增加。在此同时,由于竞争者看见市场有利可图,纷纷投入生产同类型产品,使得产品价格随着供给的增加而下降,企业的利润增长亦将逐步放慢,最终达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最高点。
成熟期:产品变得普遍化,购买人数众多,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成长速度变慢;产品制造成本也因为规格的标准化与大量生产,而大幅降低。此外,由于市场竞争更激烈,各家竞争厂商为争取顾客,纷纷在产品样式、包装、服务或广告宣传上下功夫,导致企业行销成本增加。
衰退期:随着时代变迁与科技进步,市场上出现其他性能更好、价格更低的新产品,导致既有产品的业绩和利润持续下降,终至无利可图,迫使厂商必须依照生产成本的高低,开始逐一退出市场。最后当该类产品完全撤出市场,产品生命周期也就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