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很多成功的产品、或者项目,都存在一定的刻意误导(俗称“套路”),尤其是引导用户去纠结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有无穷无尽的花样。如果不这样做,很多产品、项目将无法生存。
这样引导,为什么能让产品、项目成功呢?因为它大大地声明了产品、项目的存在,结果是无论如何纠结,用户自己都认为必须买这个产品。大部分用户发现是被误导到了无关紧要的问题上,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能让这种误导成功销售,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用户在购买产品时,很多产品不可能把产品的属性都写出来,只有极少量的产品介绍,只有自己用过才能知道,所以不得不买,绝大多数产品在网上也极少人去谈论它的深度属性,比如一台手机好不好用,有没有哪个功能。
由于时间的关系,例子就无法一一列举了。而且有一些已经被深度讨论的例子,存在争议,比如我个人认为可有可无的SSL(除了登录页、金融站点)。
总之,开发产品时,作为开发方,也不得不考虑刻意误导的这一营销方法。但不能违背良心,不能太过分,即不能欺诈,欺诈容易被识破。
说明“营销学”这门课程,掌握了其中精髓的人,大有人在哈!
一个动作,即使是不够科学的,甚至可以说是错的的时候,如果同时去做的人多了,
那么,即使大脑非常正常的人也可能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避免成为不加入的“另类”。
基本功能外,总是会从两件价位有差别的产品,或是同价但为了挑选其中一件,找出所具有的优点,来增加自己的购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