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是指通过各种专业处理技术和手段去除或降低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使被净化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放要求的过程。
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其具有涉及民生、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起步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彼时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单体投资规模大,但是整体行业体量小。随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逐步放开,污水处理行业处理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图表1:2002-2019年全国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日)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力的增强,但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导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因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及成本均较高,相应的处理单价也较高。2019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为1007.5亿元,同比增长8.5%。
图表2:2014-2019年全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亿元)
快速“量增”达到阶段性要求后,“提标”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提标”即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提升要求运营处理的技术升级。而2015年出台的“水十条”中明确要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以期在2020年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其中敏感区域应于2017年底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建成区水质达不到地表IV要求的新建污水处理厂设施必须执行一级A标准”,极大地加快了全国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推进。
2010年以来,我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3:2010-2019年全国污水处理固定资产投资及污水处理厂数量(亿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