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中年人上大学时,把图书馆叫做“拉记”,“拉”取自library的第一个音节,及后香港科技大学成立,那儿的学生据我的印象是首次把图书馆叫作“拉把”,library的头两个音节给抽取出来,这叫法及后便扩散至其他院校。缩略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里不可或缺,例如:蛋牛治来自鸡蛋牛肉三文治,港大来自香港大学。

要是一个英译中的缩略语出现于高等学府的官方网页,大家觉得如何?下图显示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在连续两年的售卖旧书活动宣传中,都用上了“拉把”二字。

这个短语虽然属于中文,但港大的内地学生或老师不一定看得懂,因为缩略语要用粤语说出来才能跟library的首两个音节配合。“拉把”的“把”的声调是第二声,而此声调在粤语里多以变调身份来表示熟悉的人和事,而图书馆是学生常去的地方,所以缩略语便选取了读第二声的“把”。图书馆网

站是基于粤语发音来定夺“拉把”二字,所以内地同学只看“拉把”根本想像不出是指图书馆。此外,懂得中文的外籍学生或老师多数只懂普通话发音,因此面对“拉把”二字,除非他们知道该词是香港本地学生的用语,否则也是摸不出头颅。

网页除了粤语的“拉把”外,还有“来吧”这个普通话的说话,这对粤普配搭还有英语的Kong U衬托着,体现香港的两文三语。

港式大学生英译中的缩略语能够登大雅之堂,跻身于冠绝亚洲的港大图书馆官方网页,体现了这所英式百年老校如何以环球地位来关顾本土粤语。国际化了的港大有这般胆量与器量,国际化进行中的中大有何回应呢?